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关注两会--李大开、陈光祖、左延安

2011-03-19 01:07:24 来源:
 

[李大开]:谢谢大家。  [15:38]

[主持人]:非常感谢二位的到来,也希望各位网友继续关注由人民网汽车频道和汽车网共同为您带来的“两会”特别节目,我们下期再见。  [15:37]

[刘成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5:37]

[李大开]:那是当然的。  [15:37]

[主持人]:可以说,我们的道路是光明的,但是其中伴随着很多的艰辛。  [15:37]

[李大开]:中国的汽车工业,首先我毫不怀疑,未来的十年里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更加健康的发展,中国的自主品牌会更加强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政府、行业必须共同努力,为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一些良好的政策,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使得我们的汽车工业能够健康发展。并且我也毫不怀疑,中国的汽车工业必须要“走出去”,而且肯定能够“走出去”。为什么?在汽车领域内,无论是我们的技术人员还是工人,我们都在努力拼搏,而中国人的吃苦耐劳、中国人的聪明智慧,都使我们在不远的将来会全面掌握汽车的关键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本身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提供给世界各国,我想这绝不是梦想,肯定能够实现。  [15:37]

[主持人]:节目最后,想请您畅想一下未来五年或者十年中国汽车应该以怎么样的方向去发展。  [15:36]

[李大开]:因为要想担得起这个行业内的支柱,担得起行业内的骨干,必须要做得好,并且不仅是今天好,而且要明天好、后天好,而且要做到百年企业,对于我们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法士特公司,我们一万名员工,有决心、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顽强拼搏,来达到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能够成长为百年企业的目标。  [15:36]

[主持人]:有压力才有动力。  [15:36]

[李大开]:你说这个话使我感到很兴奋,同时也使我感到很大的压力,你作为我们的主持人,对我这样的评价,我感到压力确实很大。  [15:35]

[主持人]:刚才刘老师说问题的时候,突然让我有一种感觉,特别的激动,为什么呢?在我理解,法士特不仅仅是一个汽车的企业,更是一个自主创新的代表,因为它要把这种文化、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去影响其他的企业,我觉得这应该是法士特为之骄傲的一个地方,对不对?  [15:35]

[李大开]:很小了,没错。  [15:35]

[刘成芳]:现在法士特,我们在重卡变速器领域,份额已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了,差不多是垄断地位了。这个时候,我们其实是到了一个天花板,不转型的话,可能上升的空间也比较有限了。  [15:35]

[李大开]:对于这种做法我是有看法的,我们法士特公司绝对不会搞一些和企业从事的行业不相关的,比如一些汽车企业搞房地产、搞化工,法士特绝不会,法士特不管是“十二五”、“十三五”,我们的目标都很明确,围绕着汽车传动器做文章,当然这个汽车可以有大车、有小车,有乘用车、有客车等等,当然也不排除其他领域内的传动装置,我们也可以做,只要有市场。但是传动装置,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是我们的特长,这是我们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  [15:35]

[刘成芳]:第一方面抵御风险,第二方面也是围绕主业做,现在企业多元化,现在还有一些酒厂做汽车,还有其他行业来做汽车。  [15:34]

[李大开]:没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领域更宽一些,产品更多一些,我们的风险才能降低。  [15:34]

[刘成芳]:把传动产业上下链条都已经打通了。  [15:34]

[李大开]:你这个理解很对。首先,“法士特集团”是简称,全称是“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从这个名字的定义就寄予了我们企业未来发展的广阔空间。  [15:33]

[刘成芳]:李总,从您的话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到了“十二五”法士特有一个转型,从一个单纯的重卡变速器的什么厂商转型为一个传动集团,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15:33]

[李大开]:法士特“十二五”有一个非常切合实际的规划,第一,法士特的“十二五”规划和“十一五”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定位,“十一五”我们主要是用在了设备的更新换代、产能的扩充等方面,我们投入了巨大的资金。在“十二五”,我们的思路就有了巨大的转变,首先要把资金、人力、物力投向产品的研发方面,使下一代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使我们的产品领域更加扩张,使我们的风险更加分散,这是“十二五”的主体思路,就是在研发上投入更多,要在领域上扩充得更多,这是一个原则。同样,也制定了具体的目标,我们要生产包括汽车变速器,这不是“十一五”意义上的汽车变速器了,而是包括重型车、中型车、轻型卡车、客车、各种特种车,包括乘用车,我们都要介入进去,大大小小的各种组成,要生产超过二百万台,我们的销售收入要从现在超过一百亿,到“十二五”末的时候至少要超过二百亿。  [15:33]

[刘成芳]:就是“十二五”的规划。  [15:33]

[主持人]:未来几年,法士特有没有什么样的规划?  [15:33]

[李大开]:对。  [15:32]

[主持人]:我们要引进来,要走出去。  [15:32]

[李大开]:最应该注重的就是自主创新要永不停步,要有紧迫感、危机感。法士特公司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美国一个跨国公司引进了技术,引进了产品。但是如果法士特公司和有些国有企业一样,仅仅是停留在引进、消化、吸收这个层次上,那法士特没有今天。法士特不拘泥于引进、消化、吸收,更注重了创新、提高、发展。我们拥有了自己的自主品牌,我们拥有了自己赚钱的产品,才造就了今天我们产销量将近百万台,我们的年产量做到了世界第一。所以我说,自主创新、提高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15:32]

[主持人]:其实现在很多国内的品牌也在谋求国外很多大企业的合作,我也知道,法士特原来也和国外的商场合作过。对于您来说,亲身经历过这场合作的话,您觉得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15:31]

[李大开]:不可能长久,刚才我始终在强调,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自主品牌的质量性能的提升,这是最重要的。只有在这个的前提下,再运用我们价格优势的杠杆,才能有胜算。  [15:31]

[主持人]:咱们低价优势不可能长久。  [15:30]

[李大开]:这些技术就要依靠我们自己的本土人员,包括联合国外的研究机构,这也是一种选择,我们一块儿共同研发,共同去推进。如果自主品牌仍然保持现在对国外品牌的质量性能水平这种局面的话,那路子会越走越窄,只有迅速地提升我们的质量性能水平,继续发挥我们价格控制的优势,这样我们将来无论和国内生产的外国品牌以及国外的进口车拼搏,才有可能取得有利的地位。  [15:29]

[主持人]:那这些技术我们从哪儿来呢?  [15:29]

[李大开]:我觉得,在未来困扰中国自主品牌发展的主要在于两个,一是自主品牌要想发展,就是先进技术的掌握,我指的就在汽车产品的,包括燃料经济性,包括操作稳定性,包括外观,包括方方面面,我们使用者所关心的,是不是能够和国外品牌真正进行拼搏。  [15:29]

[主持人]:对,李总还是非常非常有敏锐的洞察力的。还有一个问题,您觉得在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当中,困扰中国自主品牌最大的进程或者飞速发展的东西是什么?  [15:29]

[刘成芳]:看李总的一个提案,设立国家质量奖,这是非常必要的。  [15:28]

[李大开]:对,提升质量,提高性能水平,降低成本,这是我们国家大批量出口的一个先决条件。  [15:28]

[主持人]:这也折射出一个问题,未来的五年或者十年,如何把中国汽车行业做大做强,是我们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15:28]

[李大开]:价格高,质量又不比国外生产的高,怎么能销售到国外去。自主品牌这一块应该说售价非常低,但是可能在性能、质量上,包括法规上,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和外国接轨。什么时候我们的产品质量、性能、水平、外观和外国相差无几了,但是我们在成本控制上,在价格上、服务上,比他们要更好,那就是我们国家的汽车产品能够大批量出口之日,只有等到那时候才行。现在的情况下,您刚才说的1800多万辆只有50万出口,对应的现状是正常的。  [15:27]

[刘成芳]:刚才在来的路上李总看到一款Smart,在国外一万欧元,在中国要十几万。  [15:26]

[李大开]:这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在的汽车产品还不太能够适应世界汽车市场的要求。比如说你刚才说了德国出口四百多万辆车,日本出口了四百多万辆,包括美国肯定也出口了几百万辆车。我国汽车产品包括几大产品,一部分是国外品牌的,包括大众、通用、丰田等,一部分是自主品牌的,奇瑞、吉利、比亚迪等等,这两部分车现在看来还不完全具备大批量出口的条件。比如说那些合资品牌,他们的质量应该说还可以,但是价格太高,同样的品牌,在国外销售的和在国内销售的差价巨大,这不是指在国内销售低,在国外销售高,恰恰是反过来,国外这些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价格远远高过国外品牌在国外销售的价格,这很不正常,按照中国人均GDP、人均掌握资金的水平来说,这是太高了,高得过分了。比如说通用一款SUV,在上海生产的,在中国要卖到50多万,在国外只是区区4万美元,才不到30万人民币。  [15:26]

[主持人]:您说得特别特别好。还有一个问题,其实说起来也很残酷。咱们都知道,2010年中国整个汽车行业可能是飞速发展的一年,产销量全达到了1800万辆以上。还有一个数据让我们觉得很尴尬的,我们的出口量仅为54.49万辆,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就是说德国出口的是424万辆,日本出口了437万辆,最低的是泰国也出口了约为90万辆。对此一系列的数据来说,您觉得能反映出什<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