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董扬:自主品牌竞争力弱 需世界级品牌

2012-02-28 12:49:40 来源:
 
董扬:自主品牌竞争力弱 需世界级品牌

  寰球汽车传媒集团旗下汽车商报主办的“创领新“制”展拓未来”中国汽车产业体制与机制创新高峰论坛,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先生主题演讲。

  网易汽车2月27日综合报道 各位下午好!会议安排讲国企和民企,讲体制,讲机制,这不是我的长项,所以我决定扬长避短,不讲国企和民企的体制问题,我讲一下汽车产业在由大变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我自己的看法,中间也会谈到一些国企和民企的关系问题。

 


  我想讲两个问题:第一,我们能不能由大变强;第二,我所认为的现在汽车产业由大变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会遇到。

  第一个问题,“能不能变强?”我的结论是能,为什么能?总得讲出点道理来。第一,我曾经参加一次会,一位国务院主管领导说过:中国汽车了不起,用50年时间走了发达国家150年的历史。我想对这句话大家没有什么异议,世界汽车产业150年的历史,中国汽车产业50年历史。第二点是我自己的看法,我们改革开放30年,其实不到30年,按照1978年算,其实汽车的第一个合资企业是1984年,就算30年,我们追上了20年的历史,因为在1986年我们做了一个课题“2000年振兴目标研究”,当时在机械部领导下做的,研究汽车产业时一般的说法是“汽车行业和国外的差距是30年”,现在我们再去看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汽车的差距,笼统来讲,10年,30-10=20,我们追了20年。成为汽车强国的标志是什么?我觉得到现在为止没有人超过苗圩的描述,他说了三点:第一,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一流品牌;第二,引领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潮流,不是我们跟着人家走,而是我们参与引领;第三,做到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这是我们建成汽车强国的目标。

  我认为我们建成汽车强国要做的事情就是再用10年的时间追上10年,现在差10年,10年之后不差,这就是我们汽车强国的目标,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我觉得能,既然我们能够用50年走150年,能够用20多年30年走人家40年、50年的历史,为什么我们不可以用10年走20年呢?速度是差不多的,更何况现在我们国家汽车产业的基础要好得多,国际环境要好得多,所以我觉得我们能够实现,对这一点,我和很多汽车行业的评论家不太一样,有些专家对汽车很失望,你们市场换技术失败了,传统汽车又追不上,也许电动汽车还能追上一点。我不太同意,我觉得任何时候都是主流比支流重要,下功夫比寻求机遇重要。

  今天吴总编的题目是“创新”,现在很多论坛用创新这词来回避下苦功,都希望找到机会后快走两步弯道超车,我觉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一点,我们通过全行业的努力可以实现汽车强国,当然,在这里我也想声明,过去我们讨论汽车的发展问题,讨论很多在政策层面、技术层面,体制层面的很少,因为汽车体制层面的问题不是咱们讨论的问题,不管怎么说不许你涉场,汽车一直是控制准入的,所以体制讨论得比较少,我相信在建成汽车强国的过程中,体制问题的讨论也是必要的。

  我认为要建成汽车强国当前有六个问题需要全行业关注:

  第一个问题,自主品牌竞争力较弱,特别是自主品牌轿车,这里面包括国有,也包括民营,因为2007年时自主品牌轿车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是25%,2009年刺激政策出台鼓励小排量之后提高到了30%,现在又退到了27%、28%的程度,不管是国有还是民营,自主品牌轿车在对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明显弱势。

  大家回忆下,2001年加入WTO,我们开放资本市场,给外国人开放,对民营资本也得意思意思吧,当时我们的吉利、长城,后来的力帆,都进入了轿车领域,有些其实是国有资本,比如奇瑞,有人认为它是民营,其实不是的,奇瑞是国有的,福田也是国有的,当时进入了这些企业。最初五年之内,自主品牌轿车走了中低端,合资品牌轿车走了中高端,井水不犯河水,大家发展得很好,但最近是全面短兵相接,大家注意一下合资品牌的轿车,第一,它们是老产品,因为中国市场差距比较大,很多老产品并没有淘汰,比如捷达、桑塔纳,再一个,他们还有一些真正自主的品牌,因为合资企业到现在过去了30年,能够真正自主在中国开发,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大家看得比较多的,有些合资企业拿到外资品牌后包装一下就叫自主品牌,其实大家还没看到他们真正开发的自主,简单说一下,在上海就有两个非常畅销的品牌,就是合资企业自主开发的,只不过它没叫自主品牌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真正的自主品牌受到了很大压力,第一,产品没有人家开发得快;第二,即时储备没有人家多。刚才我说的10年差距就在这个地方,现在人家的新技术全准备好了,不管国家是出国四还是国五国六都没问题,越新,它准备得越充分,发动机、柴油、汽油、缸内直喷增压,技术已经完全具备,车身高强钢,铝建车身构件等都准备好了,是中国目前不具备条件,有些产品拿到中国来还要退回到铁建,这方面我们和合资品牌、外资品牌有差距,人家已经准备好了,我们还不掌握技术。

  第三个,我有证据表明,(2010年)自主品牌的故障数量相当于合资企业2004年的水平,就差六年,但老百姓感觉不是这样,谁买了自主品牌后准备永远买下去?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自主品牌现在碰到了很大的压力,去年有压力,今年会赶上吗?不会,明年恐怕还是这样,什么时候能够改善?我希望5年左右能够过去,但能不能过去我不知道,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问题,全行业都要注意,企业要自己努力,政府要支持。

  也有一些在外资工作的朋友跟我说你们政府支持,我说甭说这个,奥巴马支持不支持美国汽车?默克尔支持不支持德国汽车?我认为他们能做的,我们国务院领导都应该做,这个问题不展开了。

  第二个问题,我认为应该解决油耗问题,中国汽车从发展的天然禀赋来说,我们的优势是市场,弱势是资源,就市场来说,还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连非洲、埃塞俄比亚全算上,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资源我们很少,石油进口已经达到55%,两年之内可能达到60%,如果石油进口达到70%时,连我这个中国汽车发展的极力鼓吹者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说了,怎么办?必须降低汽车的油耗,这里面首先要汽车行业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但第二重要,甚至作用更大的是政府,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励用小排量、小尺寸、节油车,像日本、欧洲一样制定各方面的政策,而不是放由大家自己选择,如果政府不引导,让社会自由选择,肯定是车越买越大、越买越贵,耗油越来越多,因为人民生活在提高,车价在下降,他有权选择好车,要是政府不管,肯定越买越大,所以必须要政府引导,这方面我认为需要向欧洲和日本看齐。

  第三,我认为应该做强零部件,没有很强的零部件基础,中国不可能建成汽车强国,欧美、日韩都有很强的零部件。

  第四,要制定建设汽车强国的国家战略,政策不能相矛盾,政策要长期稳定,刚才我提到了对于小排量的鼓励,我们现在的结果是刺激市场的政策向下,加了一个鼓励小排量,后来市场不需要刺激了,小排量就不鼓励了,大家看一下今年的数字,平均排量肯定会上升,这就是缺乏统筹考虑(的结果)。最近我才明白一句话,什么叫“顶层设计”?大家知道顶层设计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要系统地研究,而不是想起一件做一件,我觉得汽车现在的有关政策需要顶层设计。


  第五,需要世界级企业和品牌,这个地方我想说一下,刚才几位专家讲到了民营企业,我认为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有巨大的危机,民营企业现在讨论的是准入不准入的问题,准入之后他能干一百年吗?国有企业能挺一百年吗?我认为现在都有危机,国有企业有机制和人才问题,我每次见吉利副总裁赵福全我都心中惋惜,为什么国有企业没把他网罗过来?现在国有企业老总每年只能拿几十万,我们不用比美国通用,连国内的银行、电力都比不上,我们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所以我觉得,作为世界品牌要有世界级人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有大量体制机制需要研究,大家讨论准入不准入是一个方面,我觉得打造百年文化、发展百年老店是一个问题,这方面没有研究,不多说。

  最后是海外战略的问题,我认为我们的海外战略需要放开眼界,需要从双赢的角度多考虑,多从目标国的需求、资源来考虑,简而言之,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当初的大集团,比如大众、丰田、奔驰、福特是怎样进入中国的,我们就应该怎样到非洲、到其它地方去,政府也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

  时间有限,就讲这么多,不是特别切题,但我非常高兴参加这样的会,我还是认为,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关于体制机制的会是比较少的,希望通过这次论坛把这方面的短板补上来。

  谢谢大家!

 

instant payday loan
Image what credit institutions payday loans guaranteed approval spend a look at.
Direct lenders do your payday loan and guidelines.
Current banking behaviors are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