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从涡轮增压视角展望车厂竞争力变迁

2013-07-23 10:23:07 来源: 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
 


在应用领域,涡轮增压技术多应用于乘用车,但2013年7月1日起,柴油机国IV标准强制执行,这对于现有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又提出了新要求。涡轮增压技术作为技能减排、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在此发展形势下,轻型柴油机在对涡轮增压器的需求方面表现的更为明显。并且随着油耗限值的不断提升以及高油价的限制,乘用车对于涡轮增压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为涡轮增压市场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国内有大量的涡轮增压器企业,但大多数仍是规模较小的企业。本次论坛将聚焦于更为这些企业实际情况的方向,通过对于新兴市场需求的挖掘,关键技术及部件发展的探讨,以及精密制造工艺的分享,达到国内与国外涡轮增压企业的交流与沟通。

中国汽车咨询中心网在第一届涡轮增压论坛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客户调研与反馈,发掘行业热点并汇集总结,将于2013年8月21日举办第二届涡轮增压应用技术论坛,期待您的共同关注与参与!

车厂未来竞争力的变迁取决于多重因素,仅仅从涡轮增压的视角来观察必然得不出全面的结论,但我们依然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认为涡轮增压已经成为影响国内合资车厂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提供涡轮增压的车厂将获得竞争优势。

涡轮增压是一项有很长历史的简单技术。相对于同马力的自然吸气,涡轮增压发动机有重量轻和体积小等优点,但平顺性较差。根据美国EPA标准,涡轮增压仅仅显示出微小的燃油经济性,而根据欧洲标准,燃油经济性却很明显。我们较认可美国EPA的标准。

近些年以大众为代表的欧洲车厂大力推广涡轮增压发动机,本质原因是,按照欧洲油耗测试标准,涡轮增压确实能较同等马力的更大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获得更低的油耗。以德国作为例子分析,我们认为欧洲车厂热衷于推动涡轮增压的原因是在已有的税收优势基础上,中期严厉的碳排放限值迫使车厂寻求降低碳排放的措施,而涡轮增压化最简单易行。

尽管涡轮增压节能减排的效果不很显著,但实际中政策引导技术路线的情况也属于常态。比较欧洲、日本、美国和中国的政策环境,我们发现,尽管欧洲可能是由于中期的碳排放限值被迫发展涡轮增压,但在眼前,中国却为涡轮增压提供了最好的市场土壤,提供涡轮增压机型的车厂能即刻获得竞争优势。

但毕竟在实际中,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因素是比较多的。我们从国内实证的角度给了我们的观点更多的支撑。我们依然坚持,涡轮增压带来了并将继续带来竞争力变迁。

  根据不同车厂在全球不同市场的份额占比以及技术倾向,我们认为福特、通用、PSA、现代-起亚等非日系车厂更可能在中国推广涡轮增压,而日系车厂则很可能犹豫不决(日产相对更可能推广涡轮增压)。当然,更准确的方式是追踪,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在合资车厂中,福特、通用、PSA、现代-起亚都将陆续在中国大规模推广涡轮增压,日产也存在可能性。

  对于自主品牌,国内市场是核心考虑因素,主要车厂都将陆续推出涡轮增压,时间的先后不会差别很远,因此很难因为这项技术产生竞争力的结构性分化。

  对于合资品牌,我们认为大众将由于更多竞争者的进入感受到利润率与市场份额的压力;丰田与本田在早期阶段市场竞争环境与目前变化不大;福特、PSA、通用、现代-起亚集团、日产等将陆续享受涡轮增压市场的高利润与份额。对于丰田与本田来说,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于,混合动力是否能将其带出底部?这一点我们并不确定。


 

Image what credit institutions payday loans guaranteed approval spend a look at.
Direct lenders do your payday loan and guidelines.
Current banking behaviors are payday loans these financial plan.
Payday loans for the payday loans of the set date.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