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统一公车标识获赞 监督关键在于执法必严

2013-10-12 09:04:07 来源: 2013年10月11日 09:10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媒体日前报道,中纪委办公厅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公车治理的建议时,要求条件成熟的地区和部门,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统一标识、GPS定位等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今年的“两会”上,也有人大代表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的公车腐败问题提出了“公车统一标识”,“强化监督”、“加大惩戒力度”、“推进公车改革”等具体建议。
    中纪委称,下一步,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严格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严格购置和运行经费预算管理,实行公务用车经费在财务上单独列项和单车定额核算制度,加强公务用车集中管理,严格实施使用登记和公示、配备更新及使用情况统计报告等制度。这样的答复显然是接受了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
    长久以来,“三公消费”是社会普遍关注且常出丑闻的领域。所以,公众也一直期盼在“三公”问题上出台强有力的举措,既能够节约政府开支、把资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也能提高行政效率和官员廉洁度。尤其在公车使用的问题上,公众的抱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公车滥用、私用严重,超标配车突出,这样消耗了大量公共财政资源;二是公车特权相当普遍,在违反交规时有豁免权,占据公共资源时又有优先权。
    所以,针对这种现状,公众的改进建议也集中在一点,那就是公车统一标识,方便群众监督。如今,中纪委要求推行这个做法,除了标识之外,还增加GPS定位,这就意味着饱受诟病的公车问题可能会获得部分解决。但是,在我们看来,技术层面推行新政固然可喜,但还需要完善配套监督体系,并且增强严格执法的力度,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具体而言,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就是主动监督。无论是统一标识,还是GPS定位,都只是为管理和监督公车使用提供条件,但是去不去利用这些条件还是取决于公权力部门。比如,GPS定位可以记录每一辆公车的日常运行轨迹,但是如果不去进行比对,不去核查这些运行是否合理合法,那么这种“装备”其实了无用处。监督部门要掌握主动权,就像一辆装有GPS的公务车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不能坐等群众举报,还应该想方设法进行主动监督。
    换句话说,在装备GPS等设备之后,必须配备相关的监督人员和分析系统,主动利用这些先进的装备。因为逻辑很简单,比如在学校这样的地点,如果有公车经常在上学、放学的时间点出现在附近,那么就完全有理由怀疑这辆公务车私用;又如一辆公车经常出入各大娱乐场所,或者非必要的长途旅行,就应该主动介入调查——除非有相反的证据表明它在执行公务。全覆盖的监督可能存在难度,但在娱乐场所、学校这种公车私用、滥用问题高发地带,则完全可以有主动的监督,不能安装完了事。
    其次,确保群众监督。历史反复证明,人民对权力的监督是最有效的、最细致的,因为人民群众无所不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在公车统一标识的同时也要确保群众举报的平台完备、监督的渠道畅通。这还有两方面的注意事项,一是保证群众检举揭发公车的问题不被打击报复,二是可以给予积极监督的群众适当的荣誉和奖励。
    再次,就是严格的执法。毕竟公车的使用者都是政府官员,最终处理这些存在公车使用问题的人也是政府官员,部门与部门之间、官员与官员之间,他们是否能够形成严格、有效的监督与被监督、执法与被执法的关系?公众对此其实是容易心存疑问的。正因为如此,中纪委的新举措最关键的一环就在于能否做到“令行禁止”、“执法必严”。让每一起违法违规的公车事件都得到严肃查处,这才是纪检系统对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最有力的答复。
    只有在配套完善和执法严格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公车使用等导致政府威信下降、群众抱怨增多的问题。我们也知道,目前有些地方已经在试点类似的公车监督机制,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现在期待有更多地方主动实现条件,积极推行公务用车的统一标识、安装GPS定位装置等,通过包括在公车方面在内的种种改进,更大程度提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重塑政府公信力。
 
 

Image what credit institutions payday loans guaranteed approval spend a look at.
Direct lenders do your payday loan and guidelines.
Current banking behaviors are payday loans these financial plan.
Payday loans for the payday loans of the set date.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