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车载应用市场前景展望:连接标准仍待统一

2014-05-05 09:12:19 来源: 腾讯汽车
 

       美国科技博客ReadWrite今天刊登题为《智能手机如何逐步掌控汽车》的评论文章称,车载应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蕴含着巨大潜力,但发展过程中仍要克服很多障碍。以下为文章全文:

似乎在一夜之间,汽车的驾驶性能就让位于应用兼容性。

汽车厂商都已经意识到这一趋势,意识到应用在消费者的购车决策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埃森哲去年12月的一项调查就佐证了这一趋势。

开发者也希望利用这股浪潮,但却遭遇了很大的问题。市场研究公司VisionMobile在最新报告中称,汽车应用市场对开发者来说规模很小,但碎片化却很严重,而且在渠道和商业化方面面临着很大阻力。

换句话说,汽车应用市场是一场噩梦。不过,也并非全无希望。

整合模式

从现阶段来看,将应用与汽车整合的最佳渠道就是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虽然黑莓(QNX Car)和微软Windows Embeded Automotive)在移动市场落后于人,但在车载领域却是领导者。不过,这一状况不会持续太久。

考虑到车载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过于缓慢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转而通过智能手机推动创新。虽然人们换车的频率很低,但每过两年左右就有可能更换一部智能手机,使得这类产品成为了车载应用创新的理想之地。

福特开发者项目主管约翰·艾利斯(John Ellis)解释说:“唯一在车载音响上配备软件的就是福特。我们不允许你直接访问车载音响,而是需要通过一组专用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来实现。在我们理念中,应该由手机驱动车载音响,车载音响只是显示屏。手机的创新速度远快于车载音响。我们很看好这种模式,人们已经看到这种模式开始发挥作用。”

正如VisionMobile的报告所述,有三种方式可以将汽车与智能手机整合到一起:

1、用方向盘上的按键或内置的语音识别来控制手机应用。

2、反过来使用手机的语音识别功能(苹果Siri或谷歌Google Now)来控制车载信息娱乐应用。

3、内置的信息娱乐系统可以成为手机应用的第二个显示屏,既可以使用API,也可以直接将手机应用投射到车载显示屏上。

连接标准

当然,前提假设是汽车与手机之间的无缝连接方式存在统一标准。然而,目前有好几套相互竞争的标准,最近开放了AppLink系统源代码,并将其更名为SmartDeviceLink的福特,便在其中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另外,多家消费电子公司和汽车厂商还联合组建了汽车连接联盟(CCC),并推出了Mirrorlink标准。

但除了这些汽车厂商外,苹果和谷歌也分别开发了CarPlay和开放汽车联盟两大平台。然而,这两个项目都存在局限:任何同时拥有iOS和Android设备的家庭,都不希望自己的汽车应用平台只能兼容其中的一种设备。对于这些家庭来说,SmartDeviceLink这样的开源平台或许是更好的选择,毕竟它能整合不同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未来展望

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挖掘车载市场的潜力,智能手机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但目前的现状却十分不利:虽然2012年的全球新车产量达到8400万辆,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支持应用模式。据市场研究公司ABI Research测算,2012年,全球只有不到800万量汽车在出厂时安装了车载远程信息处理系统。

如果要通过汽车厂商推广新技术和新应用,进程无疑会十分缓慢。苹果和谷歌更有可能通过OTT模式直接将应用与汽车相连,可能会通过车载诊断(OBD-II)端口来实现。OBD-II端口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强制安装在汽车上,这也给应用开发者打开了一扇大门,可以不必等待福特、菲亚特等汽车厂商的批准,便可直接与汽车相连。目前,Google Play应用商店中已经有将近200款应用使用OBD-II端口。

虽然OBD-II不允许应用直接控制汽车,但却可以让开发者获取足够的权限和更多的开发自由,而这恰恰是促进创新的关键所在。

Image what credit institutions payday loans guaranteed approval spend a look at.
Direct lenders do your payday loan and guidelines.
Current banking behaviors are payday loans these financial plan.
Payday loans for the payday loans of the set date.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