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汽车电商推动二手车进入网购时代

2014-05-12 09:18:33 来源: 东亚经贸新闻
 

       互联网正在摧枯拉朽般地迅速重构着传统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2013年双十一的汽车电商大战硝烟刚刚散去,传统二手车就迎来了互联网的“第二次冲击”,一年之间,二手车电商变得炙手可热。

从整个行业来看,国内的经销商普遍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虽然部分车型销量还是增长势头但利润逐年走低,二手车置换业务,成了许多经销商眼中的救命稻草。

目前来看,电商二手车的大佬们已经跃跃欲试,一场“战争”即将开始。

3000亿的巨大蛋糕

催生二手车电商

二手车市场为什么会突然变成救命稻草?让我们来简单算一下账,你就会明白。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去年全国共交易二手车520.33万辆,交易金额高达2916.49亿元。其实,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统计结果,因为按照商务部的数据,去年国内二手车交易数量近800万辆。

3000亿!谁看了不眼红?不过,更大的蛋糕还在后面,根据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以及用户换车周期来看,未来两到三年内,3000亿规模的市场很有可能再翻一番。

不过空有一个庞大的市场,但是整个二手车市场的发展确十分缓慢,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内二手车经销商的数量在10万家以上,但其中绝大部分每年只能做到100台左右的规模,能做到每年超过1000辆车的经销商凤毛麟角。记者采访了长春本地的汽车经销商,大多数经销商都设立了二手车部,但是销量方面还是新车为主,二手车置换为辅。

国内的二手车市场,车辆都掌握在每个个体车主手中,将这些“碎片”汇聚到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庞大的规模,传统交易模式中,却缺乏一个能够汇聚起这些个体车主车源的环节,为二手车商提供稳定的货源。然而碎片化整理恰恰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限购政策频出

二手车电商受追捧

2010年底北京限购后,天津、广州、杭州等各大城市纷纷出台限购政策。随着越来越多城市限购政策的出台,新车销售的增量市场被冲击,置换销售成为了限购城市4S店销售的必经之路。4S店想要吸引那些有置换需求的车主,就要为他们手头的爱车找到好的出路。二手车网站的出现可谓雪中送碳。

记者对关于经销商对二手车业务的依赖采访了业内资深媒体人孟镝老师。孟老师指出,长春地区虽然没有限购但是由于新车销售压力逐年增大,经销商纷纷推出二手车业务,另一个问题也就出现了,那就是评估,消费者普遍认为经销商的评估往往会将售车车价压低,从而提高利润,这个时候作为第三方出现的互联网电商二手车业务,成为了一个好的选择,既方便又避免了利益相关方所造成的公信力缺失。

注重用户体验

电商二手车机会多

目前来看,大部分二手车电商网站的商业模式都非常简单,一方面向卖车人收取几百元的检测费用,另一方面,每笔交易成功后,向车商收取3%左右的交易佣金。用户用起来非常简单。而且由于资本的大量注入,车主卖车也有了更多的保障。

记者采访了长春本地从事二手车交易行业的业内人士,了解到在诸多二手车电商的玩家中,“线上拍卖”是最为流行的一种玩法,车易拍、优信拍、开新和最近入局的平安好车所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

所谓的“线上拍卖”模式,是指网站提供交易平台,车主将自己的车子放到网上拍卖,竞拍者则是大大小小的二手车商们。网站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到二手车的买卖过程中,而在线下的部分则主要负责车辆检测、交易过户等环节。

线上拍卖能够被车商认可,主要是因为它的效率高,电商平台的虚拟货架提供了比线下实体拍卖场数量更多的二手车源。而对于车主而言,由于引入了更多的车商参与,自己的爱车也更容易卖个好价钱。显而易见,这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不过,这只是个起点,仅靠这样简单的盈利模式显然不可能受到资本的青睐,事实上,在二手车的产业链条里,蕴藏着众多新的商业机会。例如贷款、保险等等。

国内二手车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市场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后谁会胜出不得而知,虽然行业的未来充满变数,但大家都有一点共识,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一定会像美国市场一样,年交易量达到新车销售的两倍以上,而随着互联网力量对汽车市场的第二次冲击,这一天可能不会太远了。

Image what credit institutions payday loans guaranteed approval spend a look at.
Direct lenders do your payday loan and guidelines.
Current banking behaviors are payday loans these financial plan.
Payday loans for the payday loans of the set date.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