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国内柴油车国四标准半年后将强制实施

2014-06-18 10:53:07 来源: 证券日报胡仁芳
 

     柴油车国四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在全国强制实施。今年年底之前,600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将被淘汰。国四标准中需要有的共轨系统以及后处理系统成为企业产品能否达标的关键。

与此同时,提到国四标准,“假国四”问题难以回避。随着相关部门对国四标准的严查,“假国三”、“假国四”的企业将无所遁形。与此同时,符合国四标准的企业产品也将供不应求。资本市场中,相关公司比如威孚高科、江铃汽车也会从中受益。

可以说,“假国四”问题的曝光可以说直接扇了相关监管部门一记耳光,带给汽车行业的正面效果便是,“工信部已经开始重视,今后对相关的检测机构要求更加严格。”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张志勇(微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柴油车国四标准将强制实施

几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4年-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加大机动车减排力度。其中,《方案》指出,到2014年年底之前,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到2015年年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将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油和柴油。

全国淘汰2005年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基本淘汰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的500万辆黄标车。“结合环保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淘汰黄标车中包括中重卡126万辆,相当于2013年销量的120%。”中信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许英博表示。

她表示,工信部确定柴油车国四标准将于2015年1月1日在全国强制实施,考虑技术成熟度及主流厂商准备情况,预计高压共轨 SCR(尾气后处理器)将成为国四标准重卡的主流技术路线。“另外,重卡更新周期一般为四年-六年,上一轮销售高峰在2009年-2010年,2014年仍处于更新高峰期。结合重卡更新需求和淘汰黄标车政策的严格实施,重卡销量有望超预期。”

相关概念股受益明显

“在资本市场上,威孚高科和江铃汽车等将受益国四标准的严格实施。”有业内不愿具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从5月26日国务院发布《方案》到现在,14个交易日,威孚高科股价上涨幅度为20%。期间一度出现了30.64元/股的阶段新高。江铃汽车上涨幅度为11%。

许英博认为,考虑威孚高科产品在国四实施阶段的市场地位,公司未来业绩仍有超预期的可能性。公司参股公司博世汽柴在高压共轨领域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明显,持续供不应求,对公司的利润贡献有望快速提升。

公司也在2013年年报中表示,博世汽柴2013年净利润9.39亿元,较2012年的4.6亿元增长104.13%,主要是国四排放法规的推进,高压共轨产品供不应求。“博世汽柴生产的高压共轨产品已大批量投放中国市场,共轨产品配套的共轨零部件供不应求,为此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共轨零部件的产能提升工作。公司拥有后处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具有向下游客户进行系统集成供货的能力,并成功开发了满足柴油车国四排放要求的新产品。”

威孚高科董秘周卫星告诉记者,“达到国四标准必须要有共轨系统以及后处理系统,目前公司具备这两个系统。我们的部分产品已经符合国四标准”。

未来执行力度恐加大

事实上,国内关于汽柴油车的排放标准一直比现实的执行前行了不只是一两公里,国四已经到了眼前,国五也在部分城市“跃跃欲试”,然而标准在实施中的造假一直未能全部清除。

许英博指出,相关公司面临的风险也不少,其中包括国四排放标准执行力度低于预期,宏观低迷导致重卡行业销量不达预期以及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行等。只不过,随着相关媒体对“假国四”的报道,未来关于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从严实施。

的确如此,市场上存在着不少“假国三”、“假国四”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部分企业过于重视商业利益,相关机构在检查上出现了监管漏洞。所幸,工信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事情了,今后对相关的检测机构要求更加严格。”张志勇表示。

可以说,随着国四排放法规的推进和逐步实施,将会有效提升商用车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有利于共轨系统及后处理产品的快速发展,行业将面临分化。

Image what credit institutions payday loans guaranteed approval spend a look at.
Direct lenders do your payday loan and guidelines.
Current banking behaviors are payday loans these financial plan.
Payday loans for the payday loans of the set date.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