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首页 >> 资讯大全

充不上电的新能源汽车,先发展还是先“充电”?

2014-07-29 09:40:25 来源: 新华网
 

      就像燃油汽车离 不开加油站一样,电动汽车的推广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充电设施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正面临着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尴尬:一方 面,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不足,充电设施建设遇冷;另一方面,充电设施的缺乏和分布不均,又放大了电动汽车的“里程忧虑”。

充不了电的电动汽车谁买啊?!

续航能力是当前电池技术取得突破之前电动汽车的最大短板。记者了解到,目前市面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大多在200公里以下。即便是电动车中续航里程较长的比亚迪E6,综合工况下单次充电最长可行驶300公里,仍远低于普通家用燃油汽车的水平。

但是,与星罗棋布的加油站相比,充电站的数量却远远没有跟上。有私家车主告诉记者,在大中城市,目前能够向公众开放的充电桩屈指可数。充换电设施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一大因素。

济 南市民刘晓伟一度考虑过购买电动汽车。他说:“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电动汽车使用便宜,百公里耗电量折算下来也就八块多钱,比普通汽车省钱多了。”但是,在 考察了充电条件之后,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燃油汽车。他说:“在济南我没找到哪怕一个对外开放的充电桩,万一哪天半路没电了,我就只能叫拖车了。现在买电动车 还是太冒险。”网友也表示:“充不了电的电动车谁买啊?!”

北京市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四成消费者因安装不了充电桩而放弃购买。

“电动汽车当前推广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消费者买车有顾虑,因为充换电设施少,充电难。”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说,只有充换电设施完善了,消费者内心才会接受,整个产业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充电站建设:国家电网全线亏损民间建设处处掣肘

对于充电设施建设进度缓慢,建设企业也有自己的看法。“在市场培育期大规模建设充电设施,风险比较大。”国家电网山东公司专业工程师郭亮如是说,当前国内电动汽车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国家在用电价格、用地政策等方面没有具体政策,企业投资建设充电设施,顾虑会比较多。

作 为充电设施建设“国家队”主力的国家电网,近年投巨资建设了充(换)电站400多座,充电桩近2万个。然而,据郭亮介绍,这些充换电站全线亏损,山东也不 例外。他说:“虽然我们以前有规划,但现在充换电设施建设已经放开,我们自己是否按照原计划建设也要看市场需求。没有市场的地方,我们肯定要慎重考虑。”

而在民间层面,充电设施建设仍有不少掣肘:一方面,地方政府对充电设施建设缺乏统一的思想,企业建设充电设施面对的“关口”多、程序繁杂。

“现在每个城市都是自主规划,安装一个小小充电桩都会遇到规划、国土、市政、绿化、城管等多方面的障碍,各种报批流程既复杂又漫长。”普天新能源深圳公司总经理施泽忠说。

另一方面,车主自主在小区内安装充电桩也面临着各种“刁难”。记者了解到,由于涉及用电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在北京等多个城市,车主试图安装充电桩时受到物业阻拦的情况屡见不鲜。北京市近期还专门就此研究相关政策,要求物业管理公司配合充电桩建设。

谁该挑起充电设施建设的担子?

为 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21日正式发布。其中,针对充电设施缺乏的问题,特别提 出制定充电设施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将其纳入城市规划,并完善充电设施用地和用电政策,鼓励公共单位加快内部停车场充电设施建设。

在地方,很多具体政策也在出台和制订之中。今年第二季度,北京提出2014年内将建设1000个公用快充桩,天津、上海也计划2015年前分别建设6700个和6000个以上的充电桩或充电接口。

对 此,网友纷纷表示,充电设施应与高速公路、水电网络一样,成为基础民生工程。网友“@莫小邪”说,政府部门应当衡量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当前,电动汽车市场尚处于培育期,充换电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慢甚至不挣钱,政府部门应通过税费减免、财政直接投入等形式,加大对充换电设施建设的投 入力度,在培育市场的同时,保障群众的使用需求。

Image what credit institutions payday loans guaranteed approval spend a look at.
Direct lenders do your payday loan and guidelines.
Current banking behaviors are payday loans these financial plan.
Payday loans for the payday loans of the set date.
 

中国汽配品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汽配品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汽配品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Copyright © 2008-2010 中国汽配品牌网 版权所有 ICP证号: 粤ICP备13009132号-2